推广 热搜: 全程机械化  深松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玉米收割机  201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巴掌田”宜机化,山地农业活起来

   日期:2021-03-12     来源:《半月谈》 李勇 李松采    
核心提示:重庆市大农村、大山区并存,山地丘陵占九成多,“鸡窝地”“巴掌田”成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大瓶颈。为此,近年来重庆积极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在适宜区域将“巴掌田”改为“整片田”,同时依托农田宜机化改造,引能人、推股改、促联营,走出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路。“平均一亩改造成本要四五千元,扣除政府补助,改造1000多亩土地,企业需自筹资金300多万元。”一些规模经营户介绍,总体来看,农田宜机化改造补助标准偏低,根据改造类型不同,每亩在1000元至2000元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营户宜机化改造的积极性

重庆市大农村、大山区并存,山地丘陵占九成多,“鸡窝地”“巴掌田”成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大瓶颈。为此,近年来重庆积极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在适宜区域将“巴掌田”改为“整片田”,同时依托农田宜机化改造,引能人、推股改、促联营,走出一条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新路。

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

重庆推动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是因地制宜对地块实施“小并大”“短变长”“弯变直”和互联互通。通过改造,一个个项目区地成片、路相连、渠相通,示范面积达到70多万亩,这改变了过去土地高低不平、零碎分散、大小不一的格局,大幅改善了耕作条件。

在大足区高升镇,2000多亩迷迭香长势正好。实施宜机化改造后,这些土地打破了原有承包边界,按11米一垄的宽度排列成整齐地块。半月谈记者看到,这些标准地块平均一垄长度都在80米以上,每垄土地都有编号和平整的作业机耕道,拖拉机、无人机作业都很方便。

“传统土地整治的重点,是实施地块周边沟、渠、路配套,宜机化改造则侧重将散地变整地,方便大中型农机下地作业。”迷迭香基地生产负责人马力说,土地从零变整,农机也由小变大,犁地成本从亩均110元降至70元,植保费用也从每亩20元降至10元,节本增效立竿见影。

“近年来,在丘陵山地农区,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细碎,作业基础条件差’‘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任路伟认为,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就是要突破土地基础条件瓶颈,牵引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改土带来改制

在改土之后,重庆着力推动改制,重点在引能人、推股改、促联营,丘陵山地农业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在全市70多万亩宜机化示范改造区域,土地不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而是2000多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搞起了规模经营。

潼南区龙形镇水口村种养大户周进全把原来80多块小田,并成10块大田,搞起了“稻鱼共作”生态种养。稻在水中长,鱼在稻下游。周进全算了笔账,绿色富硒稻米市场价一斤七八元,加上生态鱼养殖,一亩地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

宜机化改造后,农民既能流转出租,获得土地租金;也能土地入股,共建合作社获得分红,方式灵活多样。重庆渝北区宜机化项目区覆盖的13个镇街50个村都成立了集体股份合作社,1.4万农户与村集体利益共享,当上了“股份农民”。

同时,农业经营体系相关创新不断落地。其中,渝北区正在村级股份合作社内完善生产、供销合作和资金互助功能,统一农资购销、统一农地经营,增强合作社活力。“在50多家村级股份合作社基础上,全区还抱团建立股份合作社联社,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在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干部秦国伦说。

宜机化仍待推广

业内人士认为,西部丘陵山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在适宜区域加快宜机化改造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不过,一些规模经营户介绍,总体来看,农田宜机化改造补助标准偏低,根据改造类型不同,每亩在1000元至2000元不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经营户宜机化改造的积极性。

“平均一亩改造成本要四五千元,扣除政府补助,改造1000多亩土地,企业需自筹资金300多万元。”重庆邦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绍福说,农业本来就见效慢,在农田建设上又砸下重金,无疑会增加经营者的经济压力。

据了解,目前各地农田建设资金渠道不少,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整治、农业园区建设、宜机化改造项目等,但一些地方使用起来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基层建议,各地应统筹各类财政资金以及社会资本,鼓励各类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打捆使用,加大政策惠农力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帮助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140109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