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全程机械化  深松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玉米收割机  201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民日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系列评论

   日期:2016-02-03     来源:农村打听小农机网-农民日报    
核心提示: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系列评论:1、确保三农发展好形势不逆转;2、抓住农业竞争力不松手;3、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4、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
确保三农发展好形势不逆转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系列评论1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 见》,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下发的第十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今年是“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三农,不仅释放出了强烈的重 农抓农的政策信号,也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三农工作指明了重点和方向。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农村社会和谐 稳定,改革力度显著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成为“十二五”时期突出亮点,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 挥了重要作用。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容易滋生麻痹懈怠的情绪;越是连连丰收以后,越要警惕出现滑坡的危险。当前,我国 农业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尤其是粮食产量、库存量和进口量“三量齐增”。这个时候,对粮食生产多了少了的问题又起争论,比如丰收包袱论、农业代价论 等。这种声音和态度,是没有深入理解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意义,是没有认识到农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是没有看到农民增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核心价值,更是缺乏对农业发展规律、中国国情农情乃至世界发展趋势和格局的全面洞悉与体察。如果任由这种声音传播扩大,甚至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多年以来好 不容易取得农业农村发展成果很有可能就此丢失。粮食生产,从来都是上难下易,如果农民积极性受到打击、如果产量出现大的滑坡,多少年都缓不过劲来,这是有 过教训的,我们不可以再重蹈覆辙。否则,一旦出问题,受损失的将不只是农业农村农民。
  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挑战也接踵而来。粮食连年增产与需求增速放缓碰头,农民家庭经营增收困难与工资性收入下 降碰头,农业形势持续向好与财政增收困难碰头,各种难题相互叠加,“十三五”农业农村面临形势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问题如果我们解决不好,高点就可能成为 拐点,农业农村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就可能会出现逆转。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唐朝诗人杜荀鹤的一首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正是告诫我们凡事要有忧患意 识,这也是当前三农发展的真实写照。在这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居安思危,也要危中寻机。必须要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理念,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 分享现代化成果,不断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

抓住农业竞争力不松手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系列评论2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方向性引领。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很快,成效显著,不过,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出现“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现象;另一方面,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农业比较效益不高。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我国农业进入由数量优先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转型关键期,必须牢牢抓住农业竞争力不松手,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
        提高农业竞争力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装备是基础保障,创新是第一动力,但这恰恰是我国农业的“软肋”。因此,一方面要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 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建设资金,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和管网 互通、格局优化、高效节水、运行顺畅的农田水利。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力争在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批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的成果,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提高农业竞争力必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实施农业科技创 新重点专项和工程,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要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 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在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上加快形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要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 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提高农业竞争力必须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统筹农产品进出口,加快形成农业对外贸易 与国内农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体系,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有机统一。在国内农业生产中,要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 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 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系列评论3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 局”。文件要求具体明确,用目标导向着眼未来,用问题导向瞄准当下,为补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短板,制定了时间表,绘就了路线图。

农业与生俱来就有“绿色”属性,本身就是固碳过程,促进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由于发展的任务很重,我们 鼓励开荒种地、围湖造田,用十分有限的水土资源养活了十几亿人,支撑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但也因此付出很大代价,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 农业面源污染加重。有些地方资源环境旧的欠债没有还,新的欠债还在继续发生。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 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是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

当然,要看到也正是因为当前农业发展的水平,保证了人们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我们才能够腾出手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眼下,必须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 统一,从目标倒推,从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路径和办法。要从根本上改变农业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状况,必须着力解决好眼前最迫切的耕地和 水资源问题。为此,既要坚守耕地红线,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又要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 控行动。要实现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治理明显见到成效,当下亟须做到不欠“新账”,还好“旧账”。为此,既要节水控肥控药,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 利用、无害化处理区域示范工程,推广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也要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对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综合治 理。要从源头破解“舌尖上的安全”困局,眼下必须盯紧“产出来”,抓好“管出来”。为此,既要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 制度;还要加快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

《孟子》有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强调善用自然资源、反对竭泽而渔的绿色发展 理念自古有之并延绵至今。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背景下,我们必须以新理念为指引,紧抓现实难题,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目标实现,早日形成农业绿色发展新 格局。

打造农民增收新亮点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系列评论4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是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中央一号文件对“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具体部署,从拓宽增收新渠道、开辟增收新途径、打造增收新格局上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农民增收,关系全局,意义重大。“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可以说,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是衡量三农工作力度的试金石。促进农民增收,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不能放松。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二五”时期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推动下,在多方面综合措施的作用下,农民收入持 续快速增长,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5%,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持续增收来之不易,作用显 著。不仅使得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而且极大提高了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水平;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而且有效拉动内需,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 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然而,农民连年增收背后也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各种难题亟待破解。一方面,多年的政策效应逐步减弱,农民收入不高且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 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双碰头”,保持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按照目标任务,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 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刻不容缓的硬任务。

怎么办?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构建农民持 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必须抓住新机遇、拓展新路径、开辟新空间;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独特优势,深挖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 展。要坚持多轮驱动,既要完善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体系,又要健全利益联结的市场机制,让农户分享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收益;既要从常态化增收途径中深 挖潜力、筑牢基础,又要从一二三产融合互动中开辟新途、实现增值;既要在农业转型升级、结构性改革中找出路,又要从提升农民素质上下功夫,不断开辟农民收 入新的增长点。

农民增收,关乎农民的最切身利益和最实际 感受,是三农向好最直接、最朴素、最有说服力的指标。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松劲,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让亿万农民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2016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16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农民日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系列评论
(当前阅读)
陈锡文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五大新举措保障农民增收

2016年1号文件解读:如何认识五大“三农”发展新理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帮助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14010918号